《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

译文《诗经》中的国风,描写爱情而不淫荡,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切愤怒,而屈原的《离骚》,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

赏析司马迁从儒家传统的诗教出发,认为《离骚》兼具国风和小雅两者之美,对其艺术造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完善

原文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思根本,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唤父母的。屈原为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与君主,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哪里能没有怨恨?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通“返”,追念)3、靡不毕见、举类迩而见义远(通“现”,表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含义)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6、泥而不滓(通“涅”,染黑)

二、词类活用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2、谗谄之蔽明也(动词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3、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邪恶小人。)4、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作名词,方正之人。容:被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简析

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动机及作品特点,展现了屈原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同时,通过对《离骚》的评价,也表达了作者对正直、忠诚、爱国等高洁品质的崇高敬意。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4篇诗文 ► 5959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龚自珍《咏史》

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

——《列子·说符》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

——《后汉书·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警世通言·卷三》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

好饭不怕晚,趣话不嫌慢。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弟子规·泛爱众》

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

——《旧唐书·列传·卷五十二》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你可能也喜欢

一文看清
3658商城

一文看清

10-11 400
2025 中国大陆可用的VPN TOP 5
南安玻璃桥旅游攻略推荐
3658商城

南安玻璃桥旅游攻略推荐

09-25 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