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介紹的是基於湖南的民國軍閥派系。关于曾國藩建立的晚清湖南民兵,请见「湘軍」。
湘系北洋陸軍旗國民革命軍旗存在時期1911年-1949年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效忠於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部門 北洋陸軍(1928年前) 國民革命軍(1928年-1947年) 中華民國陸軍(1947年後)種類陆军參與戰役辛亥革命國民革命軍北伐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
湘系军阀為中华民國在大陆時期的地方軍閥派系。与川军、黔军等类似,湘系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军政体系,内部派系繁杂,争斗不休。其中较大派系為何键系[1]。
历史[编辑]
派系[编辑]
谭延闿系[编辑]
1923年秋,孙中山委任谭延闿“湖南讨贼军”总司令,拉出了赵恒锡手下的湘军第1师师长宋鹤庚、第2师师长谭延闿、衡阳镇守使谢国光、宝庆镇守使吴剑学、沅陵镇守使蔡钜猷和曾任旅长陈嘉佑等。1924年9月18日,孙中山为策应江浙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在韶关誓师北伐,在广东的湘系各部编为“建国湘军”,共1.7万人,总司令谭延闿:
建国湘军第一军军长宋鹤庚
建国湘军第二军军长鲁涤平
建国湘军第三军军长谢国光
建国湘军第四军军长吴剑学
建国湘军第五军军长陈嘉佑
建国湘军第六军军长蔡钜猷
建国湘军讲武堂:1925年1月谭延闿在广东韶关设立“建国湘军整训处”,筹办建国湘军讲武堂,1925年2月开学。1925年秋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学校”,1926年8月停办。共办三期。其中前两期学员800人。第三期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官补习班。[2]
1924年10月进军江西被方本仁击败后退回广东,缩编为8个团。1925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1927年由于鲁涤平和谭道源的矛盾,分编出第十三军(后改为第十四军)。1928年两个军缩编为第18师和第50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第18师被歼,师长张辉瓒被俘;第50师也损失过半。抗战开始后,两个师被陈诚土木系吸收,分别成为第十八军、第五十四军主力。第50师1944年空运编入驻印军的新六军。
唐生智系[编辑]
何键系[编辑]
程潜系[编辑]
赵恒惕系[编辑]
汤芗铭系[编辑]
湘西地方派系[编辑]
陈渠珍
湘系军队出身的中共将领[编辑]
毛泽东
彭德怀
陈赓
参见[编辑]
民国军阀
國民革命軍內戰戰鬥列表
参考資料[编辑]
^ 彭松龄 黄维汉 胡达:《何键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瓦解》,原载于一九六四年九月《湖南文史资料》第七辑。
^ 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李宗蔚:“孙中山与建国湘军讲武堂”,来源:《团结报》,2019-11-18。
查论编 军阀割据时期与南京十年时期的军阀混战 1912-19181919-19241925-1935派系
1912北洋政府建立外蒙古独立1911-1914白朗起义1913初年国会牛年之乱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蒙藏条约善后大借款1913-1914西姆拉会议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二十一条中俄蒙协约《新青年》创刊新文化运动1915-1916洪宪帝制護國戰爭1916袁世凯之死1916-1917府院之争督军团1917对德宣战案張勳復辟郑家屯事件1917-1918第一次川藏战争1917-1922护法运动1917-1929果洛冲突1918安福国会1918-1920西伯利亚干涉
1919巴黎和会山东问题南北议和五四运动1919-1921外蒙古撤销自治1920直皖战争珲春事件第一次粤桂战争1920-1922新新国会难产第二次川藏战争1920-1926神兵起义1921中共一大武昌兵变第二次粤桂战争苏俄占领外蒙古1921-1922华盛顿会议1922第一次直奉战争法统重光六一六事变九江兵变1923-1927第一次国共合作1923临城劫车案二七大罢工曹锟贿选孙文越飞宣言1924江浙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广州商团事变甲子政變临时政府
1925滇桂戰爭善后会议五卅运动1925-1926反奉战争省港大罢工国民革命军东征1926中山舰事件大沽口事件三一八惨案1926-1928北伐战争1927南京事件宁汉分裂四一二事件七一五事变国共内战宁汉战争1928五三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1928-1929红枪会起义1929蒋桂战争鲁东北军阀叛乱中东路事件1930中原大戰1930-1932青藏战争1931-1935哈密暴动1932胶东之战二刘之战1934四马拒孙之役苏联入侵新疆
北洋军阀
皖系
直系
奉系 (安国军)
直鲁联军
晋系
国民军(陕军)
马家军
新疆
滇系
川系
旧桂系
新桂系
粤系
黔系
国民党
共产党
參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內戰戰鬥列表 • 國民革命軍內戰戰鬥列表